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圖片新聞1>文章頁

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
瀘定6.8級地震應急測繪保障紀實

http://courtneyjines.com/  (2022-09-12 10:08:28)    

9月5日12點52分許,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磨西鎮(zhèn)(北緯29.59度,東經102.08度)發(fā)生6.8級地震,震源深度16千米。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緊急部署,啟動應急測繪保障預案和應急測繪二級響應,派遣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迅速集結應急測繪隊伍和裝備,在落實好成都疫情防控的要求前提下,全力保障抗震救災和應急指揮救援工作。

快速響應 彩虹-4緊急馳援震中

地震發(fā)生時,成都正經歷少有的疫情防控社會面管控期。但災情就是命令,測繪應急保障中心快速響應,精心組織,在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礎上,克服人員調配等困難,第一時間派遣正在自貢機場執(zhí)行國家任務的應急測繪無人機中隊,緊急啟用國家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新裝備彩虹-4中航時固定翼無人機。

5日下午17時,彩虹-4無人機全面完成起飛前檢查、衛(wèi)通調試、重心位標定、滑跑、空域申請等系列準備工作,等待航飛指令。6日下午14時,空軍塔臺傳來起飛指令,“應急飛行空域申請獲批,航飛高度6000米”。彩虹-4無人機立即飛往200余公里外的瀘定震中執(zhí)行災情偵查任務。除攜帶傳統光學相機外,彩虹-4還專門搭載了可見光與紅外視頻以及SAR(合成孔徑雷達)等傳感器,可在震后多云多雨等不利環(huán)境下獲取災區(qū)多源影像數據,并利用衛(wèi)星通訊技術實時向應急指揮平臺回傳可見光與紅外視頻數據。

6日晚20時,彩虹-4無人機穿越云層飛行6小時候后返航,成功獲取王崗坪至燕子溝核心災區(qū)200余平方千米SAR影像。后方內業(yè)人員連夜開展SAR影像數據處理,聯合中科院成都山地所、成都理工大學等單位開展影像解譯和分析研判。有關數據處理完成后第一時間提供給省抗震救災指揮中心。

國內首次 無人機SAR應急“第一戰(zhàn)”
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應急測繪保障中,中心利用彩虹-4無人機系統搭載的Ku波段全極化系統,實現了國內首次利用無人機載SAR系統開展應急測繪實戰(zhàn)。

載荷平臺上,SAR傳感器具有全天時、全天候和云霧穿透能力強等獨特優(yōu)勢,由于震中區(qū)域天氣情況不利,在可見光數據難以獲取的情況下,SAR系統在此次應急測繪保障中的作用尤為凸顯,彌補了可見光數據在極端天氣下獲取困難的短板。

航攝方案上,沿分水嶺敷設航線和入射角靈活調整相結合的無人機載SAR數據獲取方案,極大降低了無法識別的疊掩區(qū)域,有效補充了星載SAR影像的“漏洞”區(qū)域。

影像質量上,此次無人機載SAR影像分辨率為0.3米,且采用了全極化成像模式,相較單極化的星載SAR影像,分辨率更高、覆蓋區(qū)域更廣、細節(jié)更清晰、表征內容更加豐富??拐鹁葹南嚓P部門可利用SAR影像,輔助開展公路、水利設施和居民房屋等的災損調查,助力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災害排查和精準評估,為搶險救災指揮決策、災情評估等提供科學依據。

風雨兼程 收獲震后首批高清影像

SAR影像獲取告一段落,但應急救援的腳步絕無停歇。7日12時,測繪應急保障中心又調派2支無人機組共計14人攜3架無人機奔赴瀘定磨西鎮(zhèn)震區(qū)。下午16時,應急分隊克服困難,抵達瀘定縣磨西鎮(zhèn),隨即開展航飛工作。

搶險救援時間緊迫。無人機機組搶抓時機,降低航高,克服多雨、空域緊張、氣流紊亂等不利因素,于下午18時成功獲取核心災區(qū)磨西鎮(zhèn)和得妥鄉(xiāng)18平方公里高清無人機影像。應急數據處理團隊迅速組織數據處理與專題圖編制,通宵完成首批災后應急影像成果制作,編制《得妥鄉(xiāng)影像專題圖》和《磨西鎮(zhèn)影像專題圖》。

7日夜間,無人機組又受命冒雨連夜奔赴受災嚴重的石棉縣。此時離黃金救援72小時已越來越近,石棉地區(qū)還沒有一張災后影像圖供搶險救災部門使用,救災情形刻不容緩。8日一早,機組冒著滑坡落石危險開展場地踏勘、無人機組裝等準備工作。此次地震發(fā)生區(qū)域為高山峽谷,多云多霧多雨,現場時間窗口“短”、天氣窗口“少”、空域窗口“緊”,影像獲取難度極大。機組頂住壓力,在現場蹲守了整整一個下午,終于抓住短暫飛行“窗口”,果斷出擊,冒雨飛行,終于一戰(zhàn)定乾坤。下午19時成功獲取王崗坪鄉(xiāng)至新民鄉(xiāng)沿線及龍頭石大壩約40平方公里高清無人機影像。這是震后首批也是唯一的石棉縣災區(qū)航空影像,為搶險救災、次生災害排查、決策部署等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。

后續(xù),前線應急分隊還將決戰(zhàn)草科鄉(xiāng),隊員們摩拳擦掌,以必勝的信念開展工作。

勠力同心 彈好抗疫抗震“二重奏”

瀘定地震發(fā)生后,趙楨勞模和工匠人才創(chuàng)新工作室勇挑重擔,應急測繪隊員們一個個挺身而出,紛紛請求出戰(zhàn)。省級勞模趙楨帶隊,成立臨時黨支部,組成了一支由黨員和青年團員為主的應急測繪先鋒隊伍,緊急奔赴一線。他們中有7人家里因為疫情被封控,雖然牽掛著家中的老人孩子親人,帶著對家人的擔憂和想念,他們依然堅定地奔向應急一線,投身到抗震救災更廣闊的“大家庭”中,舍小家為大家。

這些天來,中心黨總支多次和前線隊員談心、給予關懷,相關部門積極做好后勤保障,關懷慰問前線隊員家屬,及時溝通前線應急情況,讓家屬放心,讓一線隊員安心,保證前線隊伍情緒穩(wěn)定、氣勢高昂。

隊員們也卸下心理包袱,無后顧之憂,戎裝上陣。前方開展災后無人機影像獲取,后方保障數據實時傳輸和內業(yè)處理,分工合作、分秒必爭。年輕的應急“老將”李偉還在前線度過了繁忙又特殊的30歲生日,后方內業(yè)人員更是實行“防疫泡泡”模式,吃住在單位,一邊抗疫一邊救災……正是這樣一群可愛的人,在疫情防控和抗震救災的特殊時期,沖鋒陷陣,用心用情用力共克疫情難關,共筑救災堡壘。

災情不平,行進不止。在抗疫抗震的艱難時刻,這支“破靜而動,反向而入”的逆行隊伍顯得格外耀眼。“國家應急測繪”六個光榮的大字閃耀在他們靛藍的“戰(zhàn)袍”上,對前線的他們來說,這就是測繪人的責任和擔當,這就是新時代測繪精神的最好詮釋。

(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)